上海參事吳大器:他“半路出家”,但上海金融多個“首創”案例都有他的貢獻
來源:上觀2018.12.20

申城智囊與改革開放40年⑧
上海參事吳大器:他“半路出家”,但上海金融多個“首創”案例都有他的貢獻
文/曹飛
翻開40年前的陸家嘴地圖,很容易就能看到一條名叫“爛泥渡路”的道路。只有四個字的路名,言盡了浦東當年的落魄與狼狽。當時,“爛泥渡路”兩邊幾乎都是破爛廠房和棚戶區,一到雨天,水漫泥路,恰如其名。
現在,“爛泥渡路”已經更名為“銀城中路”,搖身一變成為陸家嘴金融城這一上海最寸土寸金區域的核心。道路兩旁屹立著上海中心、金茂大廈等摩天大樓。
四十年時間,滄海桑田,陸家嘴還只是浦東巨變的縮影。在參事吳大器看來,就如同“送”他上大學一樣,這一切的背后都有改革開放的身影。
改革開放40年,對于看著浦東、陸家嘴“平地高樓拔地起”巨變的吳大器來說,頗多感慨。“浦東、陸家嘴的金融情懷,就是改革的情懷、開放的情懷”。
吳大器,現在是市政府參事、金融經貿組組長。除此以外,他還是民盟成員,曾先后任上海電力學院副院長、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浦東新區人大副主任,曾任市政協委員、市人大代表二十余年……
會計、電力、金融……涉獵的領域雖然廣泛,但每一個領域,他都做出了不斐的成績。雖然并沒有全程經歷陸家嘴從爛泥路、工廠碼頭、低矮平房,變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全過程。但從2004年起擔任上海金融學院副院長以及2007年起擔任了十余年的浦東新區人大分管財經工作的副主任,他親歷了浦東以及陸家嘴在上海自貿區、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等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過程。
上海自貿區將醞釀4.0版建設方案 助力“一帶一路”
上觀新聞:改革開放40年來,金融行業在上海的發展、地位、重要程度等?
吳大器:我體會,改革開放40年來,上海的金融行業直觀地展示了這座國家最重要的經濟都市面向世界,面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昂首闊步的前進步伐。金融行業畫龍點睛地起著對現代服務業的引領和對先進制造業的支撐作用,在上海爭當全國排頭兵和先行者的建設進程中,金融行業持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另外,也是上海“五個中心”和新時期三大任務實現的核心元素。
上觀新聞:上海自貿區掛牌成立已有五年時間,自貿區制度創新取得了哪些成果?
吳大器:2013年9月29日,為了更好地面向世界改革開放,我國在外高橋保稅區港區、浦東機場原有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基礎上,先劃定了28.78平方公里,這是上海自貿區的一期。一年以后又將上海浦東的120平方公里作為試驗區域。
從一期試驗到現在已經五年多時間。上海自貿區攻堅克難,圍繞制度創新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未來的目標,第一是繼續進行制度創新;第二是對于國家在制度、體制上沒有做過的事情進行探索;第三是和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一起,推動上海自貿區的新片區建設。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上海自貿區初步形成了一個面向全球的創新試驗體系。我將其歸納為“一二三四”。“一”是指一個原則,即服務國家倡議,或者說國家戰略;“二”是二組關系,意為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如何處理好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從當前運作的情況來看,實際上兩組關系的制度構架是在循序優化過程中來動態平衡的;“三”意指創新試驗體系,主要是圍繞“放管服”三個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自貿區創新試驗,特別是這三個方面所取得的可復制、可推廣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四”則可以歸納為:清單、標準、規范、遞進。清單指的是負面清單,當前已經縮減到48條。
上觀新聞:您在多個場合提到上海自貿區應該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
吳大器:上海自貿區與“一帶一路”之間一脈相承、方向一致且關聯融合。上海自貿區的起步,正是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提出“一帶一路”之時。五年來,這一倡議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相當多國家和地區的響應。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這個提法很重要。上海自貿區正在醞釀的4.0版建設方案,肯定會與“一帶一路”倡議聯系起來,重心將會發生相應變化。從這個角度看,上海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將是萬眾一心再出發。
吳大器在2014年上海市兩會上建言上海自貿區建設
從路徑來看,制度創新是載體,制度創新的載體在自貿區。上海科創中心和自貿區聯動,在新情況下是三箭齊發。從路徑來看,叫經貿合作、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人才交流和培訓、友好城市和跨國公司合作。第一,經貿合作要突破;第二,金融服務要支撐;第三,基礎設施是重點;第四,人才交流和培訓是紐帶;第五,跟友好城市和跨國公司合作。另外,關鍵在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如何堅持上海的優勢很重要。其次,上海如何發揮好“四個中心”、如何發揮好“科創中心”、發揮好自貿區的國家戰略的疊加效應。
如系統對接國家自由貿易區戰略、堅持多邊貿易、構建多層次貿易和投資網絡以及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自由化,都是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的措施。其次,將自貿區的創新試驗體系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規則對接進行相應的談判,通過相應的合作發展來展現中國對外開放。比如,上海如何放寬境外投資備案的權限,建設好“一帶一路”各個地方的商品保稅發展中心;上海如何進一步在自貿區文化服務貿易基礎的功能來建設好“一帶一路”文化貿易海外促進中心、來推動“一帶一路”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促進“一帶一路”服務貿易的創新發展;如何更好地為中小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服務,即雙向經貿投資共同發展。
“一帶一路”更著重科創合作、人文合作,比如說在互聯互通行動上,要明確加強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聯動,來暢通內外連接的渠道等。在科技創新合作當中,明確了要對接國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聯動。在人文合作交流行動上,上海特別要將上海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建設創建到更好的程度,包括文化藝術、教育培訓、生態醫療、旅游資源、旅游體育。另外,還要通過智庫的研究優勢、網絡優勢和資源優勢在合作的優勢互補、資源互用、信息互通,推動成果共享、奉獻智力支撐。
上海金融發展的特征是追求“雙高”
上觀新聞:您本科學的會計學專業,也一直提倡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過程中,會計體系建設應同步推進,對此如何看待?
吳大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必然要有全球較高的會計地位來支撐。在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過程中,構建與之相匹配的會計生態系統已經刻不容緩。
一方面,從國際金融中心的變革歷程看,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軌跡和會計中心轉移的軌跡高度吻合。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會計水平并不高,與會計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的知名度還很低。根據美國著名職業輔導機構Vault的統計結果顯示,從有關年份看,我國本土會計師事務所無一進入全球40強,咨詢公司也無一進入全球50強。顯然,這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相協調。
要利用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這一契機,加強會計體系建設。我曾經建議,從會計生態系統中的經濟主體層次來看,需要針對不同經濟主體從不同的著力點入手,加強各自的會計運作體系建設。而從會計生態系統的信息溝通媒介層次來看,需要加快會計信息標準化,以及信息在各經濟主體間自由傳遞的進程,充分運用好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同時,上海可積極發展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評級機構和咨詢機構,使這些中介機構既熟悉新興金融產品,又掌握最新的會計準則、審計準則、風險評價、資產評估等專業知識,打造自己的國際品牌。
吳大器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作“區塊鏈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演講
上觀新聞:您負責主編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藍皮書》(下稱“藍皮書”)已經連續發布12年,談談主編藍皮書的心得?
吳大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藍皮書》從2006年開始編撰,已連續發布12年。12年來,上海也發展成為國際上金融市場體系最為完備、金融發展環境最佳的城市之一。
藍皮書剛開始主要是以年鑒的形式發布。從2009年起,我開始擔任執行主編。我們覺得簡單的實時記錄不能對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起到比較好的作用。因此,我們對藍皮書進行了改版,最終形成由三個模塊組成的結構。第一編還是年鑒;第二編是對當年度上海金融特別關注的問題進行專項研究;第三編是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開放咨詢平臺上的建言獻策篇。
在12年編制藍皮書的過程中,我們日益認識到發揮該書“資政啟民”的重要性,一方面通過編年體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藍皮書,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支持并積極投入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去,發揮“啟民”的作用。同時通過對重大問題進行前瞻性、系統性研究,積極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建言獻策,發揮“資政”作用。
經過十余年藍皮書的觀察和梳理,我們得出,上海金融發展的特征就是追求“雙高”,也就是努力立足國際金融中心的“高原”,努力攀登國際金融中心第一方陣的“高峰”,而且始終不渝、持續向前。
人民幣國際化不是唯一標準
上觀新聞:如何看待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與上海承擔的其他幾個國家戰略之間的關系?
吳大器: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絕不是一次孤立的單兵突進,而是融合上海承擔的國家責任使命體系中的聯動共生與系統集成。我們在2011年的藍皮書專項中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會計功能及證券市場融資擔保等與金融中心融合發展做了系統梳理,也優化了協同共進的路徑和方法。
2014年的藍皮書專項中我們選擇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海自貿區建設和浦東綜合配套改革這三項國家戰略的關聯研究。我覺得這種使命型的國家戰略在上海推進存在著聯動共生的必然邏輯,這三種聯動在天時地利人和上也有遞進的感應,我認為這是特有的“三明治”現象,也是上海責任的集中體現,更是上海金融制度創新、功能延伸、產能拓展的使命優勢。我覺得三者之間不能孤立看待,而是可以聯動發展、相互促進,就像一塊‘三明治’一樣。眼下,我會更多關注這種‘三明治’聯動。”
上觀新聞: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一直備受關注,您如何看?
吳大器: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這個問題大家都很關注,參事室一位專家認為2009年國務院決定試行跨境貿易下的人民幣結算以來,應該說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人民幣距離國際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這點我們一定要清醒。
從人民幣跨境結算的海外地區看,現在出現了比較好的形態,人民幣周邊化的特征比較明顯。而人民幣國際化受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相對比較大,所以人民幣的貶值總體上是不利于我們國際化的進程。而人民幣國際化能否成功,我們意見也是一致的,主要取決于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的發展。關于人民幣國際化進展主要是六個方面,我建議可以看一下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的報告,數據非常詳實,可以從中做一些比較。這六個方面是經常項目、金融與資本項目、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情況、人民幣國際債券、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等內容組成。這個在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當中非常清楚。
我覺得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人民幣國際化是重要的內容,但它不是唯一的標準。現在有人說你2020年人民幣能不能國際化,這是唯一的標準。我認為這是重要的標準,但不是唯一的標準。我們也相信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應該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堅強支撐,這條是很關鍵的。從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展看,我看進展方面的數據來看還是比較充分的。比方說從經常項目看,2016年用人民幣清算金額結算的金額達到5萬2千3百億元,占整個中國結算21.5%,結構上五分之一。
率先提出“業界共治”
上觀新聞:“業界共治”是在您擔任浦東人大副主任期間落地的,談談這一過程?
吳大器:我們很早就已經提出,陸家嘴金融城體制建設應該加快探索業界共治。2007-2017年,我擔任浦東新區人大分管財經工作的副主任,在多年的工作中,陸家嘴調研去的非常多。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國際慣例中的業界共治在我國強調不多。最后在調研、視察、比較、國際借鑒、論證等的基礎上,我們提出陸家嘴金融城體制一定要加快業界共治步伐,法定機構、公共治理、制度創新,浦東要先行先試。
2016年8月,陸家嘴金融城揭牌,上海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正式掛牌成立,在全國首創“業界共治+法定機構”公共治理架構。
吳大器出席第三屆陸家嘴金融文化節開幕式
2016年6月,浦東新區人大還專門通過了《浦東新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和保障陸家嘴金融城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提出,浦東新區探索金融城體制改革,應當借鑒國際國內經驗,結合金融城功能定位,深化制度創新,構建“業界共治+法定機構”的公共治理架構,由區政府聯合業界發起設立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依據《決定》設立陸家嘴金融城發展局。
到現在我們回憶這樣的先行先試,實際上是一個空前的實驗。為國際通行的法定機構的實現路徑,開創了一個空前的實踐。
所謂“業界共治”,就是為充分實現業界參與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產業生態鏈等方面公共治理的意愿,發揮業界在產業發展、行業自律、密切與政府部門溝通交流的作用。為此,浦東新區人民政府聯合業界發起設立了陸家嘴金融城理事會,作為金融城業界共治和社會參與的公共平臺,通過區域內業界共治的模式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推進金融城的發展。
上觀新聞:您很早就提出上海要建立金融法院?
吳大器:是的。今年8月,全國首家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上海金融法院是中國實施金融戰略的重大部署,是完善金融法治體系的重要舉措,也是司法體制改革的最新成果。對于正在全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上海來說,金融法院的誕生正當其時。法院成立后僅僅一個月時間內,就受理案件728件,標的總額達103億元。
金融越發展,產生糾紛需要調解仲裁的事情就越多。不過,由于金融的專業性,如果不從金融的系統進行提升,很多人并不熟悉。
我很早之前就曾與各層面的金融辦溝通過,建議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中心區域浦東新區設立浦東新區金融法院或者金融審判庭。后來專門設立金融法院,也說明了國家與上海的魄力。
上觀新聞:對于陸家嘴集聚概念,您如何評價?
吳大器:我在多次場合上都講過陸家嘴集聚的概念。陸家嘴是上海金融的品牌象征。我覺得上海一定要有自己的金融品牌,而陸家嘴已經走出地理位置的概念,成為上海金融的代名詞。陸家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是上海金融對標國家戰略的核心體現。
目前,陸家嘴金融城應該是上海金融核心的重要象征,并且已經突破地理位置的限制,擴展到了北外灘,黃浦等地區形成一個大金融城的格局。
從狹義的角度看陸家嘴金融,永遠是單項,如果從金融寬闊的視野看陸家嘴,實際上,陸家嘴金融業輻射、發展、成長應該向要素齊全、門類完備、融合孵化、相互支撐、國際元素、筑牢底線拓展。
更多資訊
-
他是手術機器人前沿領域的“弄潮兒”,用更多國產醫療器械造福病人2023.5.30
幫助企業實現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融合發展 “‘創業’兩個字,‘創’代表創新創造,意味著從無到有;‘業’是事業,只有把它當作畢生的事業來做,灌注全部的激情,才有機會把創業做好。”上海卓昕醫療科技有限… 查看詳情 >
-
在金山石化街道,新老勞模攜手成立聯盟,并有了自己的“創新小樓”2023.4.26
聯盟將打破區域、產業、企業壁壘,為勞模工匠搭建了一個開放式合作平臺。 4月24日,金山區石化街道啟動“禮贊勞動者·濱海建新功”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活動,現場為區域勞模聯盟創新工作室揭牌,并發布“線上… 查看詳情 >
-
阿里“巨變”,盒馬能成下一個支付寶?2023.3.30
扎根上海的盒馬、餓了么和平頭哥,是喜是憂?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張勇發布全員信,宣布啟動新一輪公司治理變革。 根據改革方案,阿里巴巴集團將設立阿里云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國際數字… 查看詳情 >
-
尋訪上海寶藏女制琴師:鉆研50年,像造原子彈一樣造古箏2022.9.2
驅車50公里,抵達松江區大江路,走進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有限公司三層車間。繁忙的流水線上,是一臺臺未完成的古箏,和一個個暗暗較勁的制琴師。因為,一年一度的“敦煌杯”古箏制作比賽很快就要開始了。 55歲的沈…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