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引發的社會“共振”是什么?答案或許在這場展覽里
來源:上觀2020.4.20

藝術引發的社會生活“共振”會是什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共振——第七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將于2020年5月10日至9月13日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展出。
本次展覽由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主辦,特邀陳曉陽、施瀚濤、徐可三位評委,從全國各地800多位藝術家的投稿作品中,遴選出19位藝術家創作的影像、裝置、繪畫、雕塑作品入圍本次展覽。參展藝術家包括陳琦、高文謙、胡靖、李俊成、劉冠南、羅凱、馬東利、喬相偉、秦曄璇、宋戈文、王業豐、肖珣、許毅博、尹納宇、趙芃、張超、張荷、張嘉琦、張增增等。
展覽借用“共振”這一物理學概念,表述的是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振動”源,這些“振動源”引發著各種各樣的振動關系,并以藝術的形式豐富多樣地呈現在藝術家的思考和創作當中。當藝術家將內心與之相關聯的一點感動、一段思考,轉換到其所創作的作品中,而這些作品又透過展覽展示、媒體傳播開來,就像投入湖面的一粒石子那樣引起一連串的漣漪,進而引起觀者的共鳴,帶來群體的思考,甚至又進一步引發在社會、文化、歷史維度更大的振動幅度,帶來更多的共振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在藝術作品中呈現的這些振動,其振動源可能來自于藝術家生活的特定社會現實、文化背景,也可能來自自然界的普遍啟示,也或許是某個具體的社會事件,甚至是跨學科的交叉:比如科技與藝術之間的共振等。
當藝術家將自己接收到的振動轉換成藝術作品時,正是以藝術追求真理和超越的敏銳感知在穿透當下,指向未來。他們以藝術的方式將對歷史、文化、時代氛圍、現實問題的觀察和思考進行復雜的轉換和表達,這些作品又進一步與文化、歷史、現實形成了一連串更大、更復雜的共振關系,甚至成為社會的思潮和歷史的癥候。也正是這些,在每一個時代重新塑造了我們的生活和社會,也不斷塑造著大眾的精神家園。
據悉,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自2004年就創立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項目,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展覽,走過15年當代藝術歷程。館方負責人表示:“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致力于把傳統的青年美術大展轉化成真正意義上支持年輕藝術家的展覽機制,通過青年人的視角,青年人的思考,青年人的表達,從社會、文化、藝術等各個角度出發,創作并展示有穿透力的優秀作品,為當代文化的發展提供新動力。”
更多資訊
-
上海最大老小區拆除重建項目二輪100%簽約!楊浦推動主題教育成果惠及人民2023.10.18
近日,楊浦區鳳南一村小區完成拆除重建二輪100%簽約。這是《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發布后,最大規模、最快速度實現兩輪雙一百的拆除重建項目。1813戶居民從此告別廚衛多戶合用、地勢低洼、內澇積水、房屋結構… 查看詳情 >
-
從“青春里”到“椿萱庭”,奉賢打造的農村養老社區能否讓老人滿意?2023.10.18
不久前,奉賢區柘林鎮新寺村82歲的村民金琴華與83歲的小姐妹胡雪琴將自家宅基房流轉給村集體后,一起住進了“椿萱庭”。這是新寺村最新探索成立的宅基嵌入式養老點,配有10個床位,涵蓋餐廳、醫務室、活動室、… 查看詳情 >
-
閔行又一為人才打造的公寓開業!近地鐵、10余種戶型、272個停車位……2023.10.17
10月16日,悅虹人才公寓綠苑路店正式開業,將為在閔行區就業創業的青年人才帶來理想生活新空間。據了解,悅虹人才公寓是虹橋鎮政府打造的高品質宜居人才公寓品牌,將為虹橋鎮內企業人才提供優質的居住環境和配套… 查看詳情 >
-
新涇鎮的“中軸線”,越來越美!2023.10.16
經過半年多的精心打造,依托新涇鎮“活力仙西”項目,仙霞西路的多個景觀節點已完工,“律動協和”“好時光花境”以及“生物多樣性科普角”等串珠成線,不但為新涇鎮的中軸線增添了步移景換、如詩如畫的“門戶”風景…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