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服務,讓企業“招得進、養得大、留得住”丨科技園區巡禮
來源:上海楊浦2023.6.27
當前,上海已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提升。在楊浦,科技園區散發創新活力,激發創業動力,成為科創企業的成長搖籃、發展沃土。即日起,楊浦區科委聯合楊浦區融媒體中心、人民網上海頻道,推出“人民城市·楊浦實踐之科技園區巡禮”系列報道,帶你傾聽科創企業與“家”的故事。
幸好在這個關鍵時刻,上海復旦軟件園給他提供了巨大的幫助。2016年04月劉甫榮創辦的上海玉鐳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正式入駐園區,入園伊始,園區為其無償辦理了相關經營證照及第三方合作機構的財務代理等服務。“他們還有一對一的專業稅收輔導老師上門服務。”劉甫榮感嘆道,很多創業型公司就是因為對于稅收政策不夠了解和重視,為后期的發展埋下了隱患,“就像一棟大廈地基沒有打扎實。”
自從2014年開園以來,上海復旦軟件園已成長為一家具有一定規模高新技術企業成果孵化及集聚的園區,由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級科技園區,同時是國家火炬計劃軟件產業基地之一。截至2022年底,園區共引入企業1800余家,其中軟件服務業企業占近70%。期間先后被上海市科委、市人社、市經委認定為上海科技企業孵化器、上海市創業孵化示范基地、上海市信息服務產業基地、上海市“四新”經濟創新基地、上海市海聚英才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培育)。

“我們的公司能夠逐步壯大,走到今天不翻船,多虧了園區一路的悉心陪伴和指導。”劉甫榮由衷地說道。定期組織專家及園區相關行業成熟企業為其搭線把脈,減少曲折,助力成長,這正是董事長楊順發反復強調的,“我們要讓企業招得進、養得大、留得住。”

助力人才落戶
在園區企業發展的同時,上海復旦軟件園不僅在政策上給予支持,在生活中也給予關懷,當得知劉甫榮有落戶上海的需求,第一時間幫助其對接區相關部門,落實了相關人才引進政策,且于今年6月份成功落戶上海。“我們現在是新上海人了,兩個孩子也可以在上海讀書、參加中考和高考,”劉甫榮興奮地表示,自己全家都已經在楊浦扎根。

劉甫榮深深覺得自己在創業的路上并非孤軍奮戰,“我原本主營醫療手術器材研發及銷售,但我也有著自主研發的想法。”但想從簡單的“左手轉右手”的銷售轉變為醫療行業內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劉甫榮看來,一直扎根復旦軟件園的理由還有很多,比如,這里位于地鐵12號線隆昌路站附近,地理位置十分便捷,“上下班乘坐地鐵特別方便,這樣留得住人才。”劉甫榮告訴記者,開車上下班的員工也很喜歡來此上班,園區有著近4萬平方米的地下車庫內有一千多個停車位,而且商業配套齊全,極大方便了入駐企業員工的辦公、出行及生活。

通過管理輸出擴大規模
園區無論在企業的招入扶持成長上,還是在區域的社會發展及經濟發展上都取得了快速的進步。初步形成“以商招商”“以商引商”“安商穩商”的創新創業氛圍,為企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為推動企業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而對于未來,上海復旦軟件園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順發堅定地認為,園區還將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企業有人才的需求、資金的需求、業務的需求,兆聯天下這個平臺就緊抓這三個需求跟企業來對接,致力于成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橋梁,企業與資金方面的橋梁,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做好服務,建設好一支強大的服務團隊,通過管理輸出去擴大園區的規模。”

更多資訊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營商“沃土”讓企業“枝繁葉茂”2023.10.11
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堅持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穩預期、強信心的重要舉措。 通過深化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探索建設遠程虛擬窗口,強化“金牌店小二”服務。 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優…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環新增“寶藏空間”,“平平無奇”養護房變身森林驛站,還有限時展覽2023.10.8
國慶中秋“雙節”前夕,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長寧實踐案例展在外環生態綠道開幕。今年,長寧展區以“宜居之城”為主題,通過四座新建成的外環林帶驛站以及虹橋體育公園,共同演繹現代都市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查看詳情 >
-
上海市中心“老破小”原址重建,六旬爺叔將住上電梯房四樓,獨門獨戶房間朝南2023.10.8
10月7日上午,國慶長假剛過,黃浦區保屯路211弄(部分)舊住房成套綜合改造(拆除重建)項目開始改造施工:一片空曠的場地上,幾幢舊樓已被拆除,一臺打樁機準備就位。 保屯路211弄地處半凇園路街道,房屋… 查看詳情 >
-
總高度49.5米,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一類工業制造業用地項目動工2023.9.28
松江生物醫藥產業再添新動能。9月26日上午,樂純生物醫藥一次性耗材及設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在新橋鎮破土動工。該項目全面落實上海市“智造空間”工業上樓工作,是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M1(一類工業)制造業…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