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江灣歷史文化風貌區再振興,上海打造全新科創地標“科創源”
來源:上觀新聞2023.6.28
6月27日上午,上海科創源項目在楊浦區發布并開工。項目位于五角場以北、新江灣城門戶位置,是由楊浦科創集團全資打造的全新科創地標,總建筑面積約14.6萬平方米,計劃約3年建成,成為產業社群協同的“大創智”未來總部園區。企業代表共同啟動了“大創智—科創源”生態伙伴共建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科創源項目囊括了兩棟近百年前的歷史保護建筑:中國工程師學會工業材料試驗所和十二宅之一民京路200號。尤其前者是當年的科技創新重要策源地之一,如今重新振興,為全新的上海“科創生態圈”賦能。
中國工程師學會最早由詹天佑創立。啟動儀式專門邀請了詹天佑曾孫詹詠先生出席,由他向來賓們分享了百年建筑的科創淵源。
科創源項目所在的334、336街坊屬于江灣歷史文化風貌區,是僅存的歷史居住建筑群和重要的科研建筑所在地。其中,中國工程師學會工業材料試驗所由中國工程師學會為“謀求建筑之進步”籌建,代表中國近代科創、中國近代工程學的起源。建筑由董大酉設計,全部按照圖紙施工,現狀保存完整。
十二宅則是興業信托社開發推出的第二批住宅,因抗戰爆發,未能完全建成,最終只留下民京路200號一棟。這座小樓帶有明顯的現代派風格特征,是中國建筑設計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范例之一。
這樣的歷史風貌建筑,多見于上海市中心的靜安、黃浦、徐匯等區。新天地等區域在其基礎上成功打造了高端商業和總部經濟的活力聚集區。而再疊加“科創”屬性,就顯得更為珍稀。對楊浦乃至全市而言,這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歷史財富。地塊還毗鄰城市副中心五角場和新江灣城生態廊道,周邊聚集創智天地、創智國際、鐵獅門尚浦領世等不同定位的總部集群,兩條軌交線穿梭于側……
“這里是最適合高規格打造‘文化+科創’載體的地塊。”楊浦科創集團項目開發中心副總經理施展說,“我們不僅要展示、重現歷史原貌,還要挖掘文化底蘊,傳承開拓精神。”
據介紹,科創源項目還有七棟新建建筑,由六棟塔樓和一棟文化建筑組成,形成“一面科技、一面文化”的布局。新建建筑色彩通透溫和,材質選色與整體江灣歷史風貌相協調。塔樓面向西側的界面,增加立面實體部分面積,減少西曬帶來的建筑耗能;面向文化的界面,則適量減少實體部分,盡可能地與歷史建筑形成更和諧的氛圍。
文化建筑則一定程度上承擔由科技過渡到歷史文化的任務:建筑高度弱化,立面實現從保留歷史建筑到塔樓裙房的過渡,雙層表皮兼顧文化性與功能需求。
項目建成后,將引進在線新經濟、文創設計、數字健康、雙碳經濟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總部,以及一批高端商業。原中國工程師學會工業材料試驗所將以文化展示為主,面向公眾開放,服務城市生活。原民京路200號將作為江灣風貌科技文化館,提供高端商務交流、海派文化體驗等功能服務。文化建筑將通過國際藝術駐留項目、藝術展覽、數字研究實驗室、藝術教育等多元文化,推動美學生活方式,提升城市文化內核。幾棟塔樓裙房還將引入文化書局、文創藝術市集等,打造聚集創新創業人氣的文化地標。
記者現場看到,科創源項目旁還有成片的歷史建筑。楊浦科創集團方面介紹,這片區域以后也會整體開發,與科創源形成聯動,“這些花園住宅都是獨棟的,具有濃厚的老上海歷史質感。未來可以引進高端的商業文化資源,也可以交給企業打造總部功能,有望打造成為楊浦的‘新天地’。”
更多資訊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營商“沃土”讓企業“枝繁葉茂”2023.10.11
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堅持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穩預期、強信心的重要舉措。 通過深化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探索建設遠程虛擬窗口,強化“金牌店小二”服務。 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優…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環新增“寶藏空間”,“平平無奇”養護房變身森林驛站,還有限時展覽2023.10.8
國慶中秋“雙節”前夕,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長寧實踐案例展在外環生態綠道開幕。今年,長寧展區以“宜居之城”為主題,通過四座新建成的外環林帶驛站以及虹橋體育公園,共同演繹現代都市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查看詳情 >
-
上海市中心“老破小”原址重建,六旬爺叔將住上電梯房四樓,獨門獨戶房間朝南2023.10.8
10月7日上午,國慶長假剛過,黃浦區保屯路211弄(部分)舊住房成套綜合改造(拆除重建)項目開始改造施工:一片空曠的場地上,幾幢舊樓已被拆除,一臺打樁機準備就位。 保屯路211弄地處半凇園路街道,房屋… 查看詳情 >
-
總高度49.5米,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一類工業制造業用地項目動工2023.9.28
松江生物醫藥產業再添新動能。9月26日上午,樂純生物醫藥一次性耗材及設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在新橋鎮破土動工。該項目全面落實上海市“智造空間”工業上樓工作,是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M1(一類工業)制造業…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