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創院來了,集電生藥AI三大產教融合共同體有望于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揭牌
來源:上觀新聞2023.6.30
如何培養作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之一的卓越工程師?“國字號”的上海國創院來了!它的全稱是: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上海)。
29日,學科交叉視域下專業學位人才培養高峰論壇透露: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的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上海),計劃在下周四(7月6日)起舉行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正式揭牌。上海國創院在建設中聯合各大高水平大學、領軍企業等開展創新人才培養,先期重點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由此組建的集電、生藥、AI領域三大產教融合共同體,也同期揭牌。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從世界工程教育第一大國到世界工程教育強國,其核心關鍵在于高質量培養卓越工程師隊伍。為此,布局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主要聚焦國家重點領域,進一步完善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模式,以此深化工程碩士、工程博士的培養改革試點,并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培養高水平乃至杰出的工程人才。
兩塊牌子、一套人馬。近期,總部位于上海張江的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承擔了“國家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工作,并獲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上海)”,由此構建集實踐教學、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于一體的產業基礎人才培養平臺,并聯合培養面向未來面向產業科技一線、兼具研發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產業創新人才。
當天,長三角國創中心創新教育與人才培養部主任肖功海在上海師范大學舉行的高峰論壇透露,國創院首要任務舉措即以項目攻關推進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針對國家重大工程和戰略需求,及央企、大型國企、龍頭民企等愿意出資解決的產業重大創新需求和企業關鍵技術難題,他們采用“出資命題”模式,發布聯合攻關項目,吸引高校“揭榜掛帥”。揭榜成功后,分配工程碩、博士招生指標,形成“校企雙導師”,凝練研究生培養課題,開展聯合招生。“以項目攻關為牽引,在工程實踐和技術創新中培育卓越工程師。”
據悉,上海國創院正由復旦、交大、同濟等11所重點高校輪值駐院推進,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解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產業脫節問題,打造政府主導、產業牽引、高校支撐、多主體參與、實體運行的人才培養和科技產業創新特區。目前,其3個產教融合共同體也均由高校、企業、國家實驗室、科研院所等組成,共享資源、互聘師資、共培學生、聯合攻關產業“卡脖子”難題、共同建設產教融合特色課程體系、共同推進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比如人工智能(AI)產教融合共同體,就由上海國創院聯合上海市人工智能協會牽頭組建,各方協同推進。其中高校方面,包括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企業方面,包括百度(中國)、華為、商湯以及上海工業控制系統安全創新功能型平臺等;國家實驗室、科研院所方面,則包括浦江實驗室、中科院在滬相關研究所等。
更多資訊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營商“沃土”讓企業“枝繁葉茂”2023.10.11
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堅持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穩預期、強信心的重要舉措。 通過深化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探索建設遠程虛擬窗口,強化“金牌店小二”服務。 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優…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環新增“寶藏空間”,“平平無奇”養護房變身森林驛站,還有限時展覽2023.10.8
國慶中秋“雙節”前夕,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長寧實踐案例展在外環生態綠道開幕。今年,長寧展區以“宜居之城”為主題,通過四座新建成的外環林帶驛站以及虹橋體育公園,共同演繹現代都市中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查看詳情 >
-
上海市中心“老破小”原址重建,六旬爺叔將住上電梯房四樓,獨門獨戶房間朝南2023.10.8
10月7日上午,國慶長假剛過,黃浦區保屯路211弄(部分)舊住房成套綜合改造(拆除重建)項目開始改造施工:一片空曠的場地上,幾幢舊樓已被拆除,一臺打樁機準備就位。 保屯路211弄地處半凇園路街道,房屋… 查看詳情 >
-
總高度49.5米,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一類工業制造業用地項目動工2023.9.28
松江生物醫藥產業再添新動能。9月26日上午,樂純生物醫藥一次性耗材及設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在新橋鎮破土動工。該項目全面落實上海市“智造空間”工業上樓工作,是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M1(一類工業)制造業…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