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上海,武康大樓下一支特殊的“車隊”
來源:上觀新聞2022.3.28

一場大雨過后,上海雨過天晴。
3月26日,上海16個區同步啟動居民抗原檢測。再度忙碌起來的上海各大基層社區,穿上“大白”和“小藍”防護服的志愿者中,還有一群特別的身影,來自上海市級機關的黨員干部。
就在地標建筑武康大樓所在的徐匯區湖南路街道武康居民區,投身基層社區防疫服務的市委政法委機關干部金衣,成為了社區抗原檢測中一位雙語志愿者。跟隨居民區書記柏祖芳穿梭在一條條弄堂、一戶戶居民家的這一天,讓她切身體會到上海基層社區治理的軟實力,以及一股潤物細無聲的基層防疫力量。
武康居民區基層干部、社工、志愿者
特殊的“車隊”
下午3時,一組人員構成有些特殊的隊伍經過武康大樓后門,領頭的是武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柏祖芳,步履匆匆的她還忙著打手機,交談中上海話和普通話切換自如。在她身后跟著一組“車隊”,兩輛輪椅上各坐著一位銀發老太太,負責推車的是老人家屬和社工,旁邊還跟著一位年輕一些的“小老人”。“車隊”剛經過老麥咖啡,一同“跟車”的金衣用手機記錄下了這一幕。
斜挎包、運動鞋、小喇叭,疫情期間柏祖芳穿梭社區的幾樣“固定搭配”
時間回到3月25日深夜,全市16個區發布了次日關于開展抗原檢測的通知。金衣也接到通知,市委政法委要求全體黨員在完成好機關工作的同時,號召各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就地轉為核酸抗原檢測的社區志愿者,支援抗疫一線。在此之前,不少和她一樣的機關黨員已經在“先鋒上海”小程序的“雙報到”“雙報告”模塊上進行了志愿服務報到。
想到新一輪檢測在即,居委會又要忙碌起來,3月26日一早,金衣就來到武康居委報到。擅長外語的她承擔了雙語志愿者的任務,跟隨居委干部發放抗原檢測材料,并負責向外國居民做說明。“第一關就沒預想中容易,部分居民不主動來領材料,只能由志愿者挨家挨戶地敲門通知。”
更具挑戰的任務在下午。武康大樓內居住了一名92歲的老太太,上午已經做過抗原檢測,但由于一直未做過核酸,需要進行采樣篩查。但老人卻對此有些不解,回答更是讓金衣語塞。“我看電視上說,我們這樣90歲以上的老人,應該由醫護人員上門來檢測……你們應該比我懂政策呀。”
“我跟老人家解釋,現在醫護忙不過來,可否由我們志愿者推老人去檢測點完成采樣,但老人突然像小朋友那樣‘撒嬌’,說只聽居委會柏書記的。”金衣說。好在當時柏祖芳在樓內另一戶人家,安排另一位老人下樓做核酸,便馬上趕來“救火”。讓金衣驚訝的是,柏書記一來,先上前給了老太一個大擁抱,老人頓時笑瞇瞇。但見柏書記一番耐心解釋后,老人說:“見到柏書記就像見到親人,柏書記說怎樣就怎樣,不過出門么要涂一下口紅哦”。柏祖芳立馬找出口紅幫老人打扮好后,一聲“我們出發了”,像哄孩子一樣把老人扶上了推車。
兩位老人、兩輛輪椅、幾名志愿者,一組人馬就這樣從武康大樓出發,轉過世人最熟悉的街角,走在春天里的武康路上,像一道風景線。
武康大樓下的“車隊”
指哪兒打哪兒
武康居委是上海典型的深度老齡化社區,700多戶居民總人數不到1300人,但老年人占比達到42%。不少高齡、獨居老人都需要送檢測材料上門,雖然居民區的樓組長和居民志愿者總數有60多人,但都年齡偏大。因為3月26日要啟動居民抗原檢測,湖南路街道為此專門于3月25日深夜通知各居民區,盡可能挖掘年輕志愿力量,尤其是在職黨員。
讓柏祖芳沒想到的是,僅僅一個晚上,她就收到了近50條要求報名志愿服務的信息,其中有不少在職黨員干部。“新時代黨員干部都奮戰在社區抗疫一線,不管有無風險都甘于奉獻,這股精神也是我們基層社區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青年志愿者指導居民登記健康云
一支志愿者突擊隊很快建立。志愿者們參與了居民登記、指導老年人學習抗原檢測步驟、與外籍人士溝通等多項任務。檢測篩查爭分奪秒、不容差錯,志愿者們成為居民區“指哪兒打哪兒”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線服務,你根本感覺不到他們是哪個單位的機關干部,大家都只是一名普通的黨員,參與社區抗疫……但他們給了我們基層社區很大的力量。”柏祖芳說。
魚水般的關系
居民區飛快的工作節奏和極強的執行力,也讓金衣對社區工作有了新的認識。下午1時,抗原檢測結束,她才得以仔細觀察這些天來社區干部、志愿者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居委會里都是行軍床,大家吃住都在辦公室,女同志也不回家,怕回到小區后封控出不來。”還有一名社區干部得知自己的小區要封控,連夜趕來居委會報道,生怕耽誤抗原檢測工作。
居委會辦公室的行軍床
更令機關干部志愿者們感慨的是基層社區彰顯上海城市溫度與軟實力的工作方法。過去十多年來,武康居民區一直延續著“小老人”與“老老人”結對的傳統,社區中60多歲的“年輕老人”每周都要為80多歲的長者們完成“五個一”的互助服務,即“上一次門”“問一聲好”“聊一會天”“幫一把手”和“提一個醒”。“難怪志愿者阿姨一進老人家門,就熟門熟路地在柜子里翻出了帽子、圍巾,因為老人一下樓就能穿戴上。”金衣說。
武康居民區志愿者
看到老人家那么信服社區干部,看到居委書記就像看到親人,甚至“只愿意聽柏書記講道理”,機關干部志愿者們也重新思考了自己在群眾工作中的提升空間。“這種魚水一般的黨群關系,是市民能高素質理解配合的不可或缺的基礎,今后要多向柏書記學習人民情懷。我們基層深入人心的黨建工作,體現的正是城市的溫度和軟實力,也是上海能實現疫情精細化管控的底氣所在。”
更多資訊
-
明確科技領軍企業發揮牽頭作用,創新聯合體建設“寶山方案”著力培育“鏈主”2023.10.20
核心關鍵技術攻關,需由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創新主體共同發力,組建創新聯合體被視為突破瓶頸的一種有效方式。 創新聯合體是在強化科技力量國家戰略背景下提出的一種促進產學研協同和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新型… 查看詳情 >
-
“中心綠地、生態廊道、口袋公園……”徐涇鎮生態空間“滿目青綠”2023.10.11
徐涇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城市品質提升為主線,挖掘造林潛力空間;“中心綠地、生態廊道、口袋公園、美麗鄉村”為提升優化人居環境“增色添彩”。目前,全鎮的森林覆蓋率達到21.56%,形成了人與自然和… 查看詳情 >
-
又一家世界級醫療器械公司選擇上海,波士頓科學落戶臨港生命藍灣2023.10.10
10月9日,波士頓科學公司宣布,將在上海設立中國區首個生產制造基地。記者了解到,波士頓科學醫療技術產業基地項目將落戶臨港新片區生命藍灣園區,臨港集團、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和波士頓科學三方代表完成簽約。 此… 查看詳情 >
-
與企業攜手闖過成果轉化關,寶山“先投后股”撥付扶持資金更重服務2023.9.28
“我們新建成的生產及研發中心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包括3個GMP潔凈生產車間及P2生物實驗室,順利通過了ISO13485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階段驗證,初步達到年產值3億元的生產規模!” 作為寶山“先…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