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個工匠創新工作室在唐鎮揭幕,千年古琴原來是這樣做出來的
來源:上觀區情2017.11.6

中華傳統文化日益受到全民的關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古琴,作為琴棋書畫之首,是中國古老的、活著的音樂,也是中國文人的音樂語言。2003年11月,中國古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最早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四個項目之一,它不僅是音樂、藝術,更是中國傳統文人必備修養。
本周五,楊致儉創新工作室(古琴制作技藝)在浦東新區唐鎮正式揭幕對外開放。2017年度上海工匠——楊致儉帶著傳承了1300多年、源自唐朝的古琴古法斫制技藝,以及十多年來秉承的傳統、正確、科學的古琴教學法,走進了唐鎮,為唐鎮增添了風雅之氣,豐富唐鎮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
楊致儉古琴制作技藝創新工作室重現整個復雜的古琴斫制工藝,包含木胚、髹漆、裝配等工藝流程,經十幾個步驟、百余道工序。制作一張完整的古琴,需耗時2-5 年。傳統的制琴工藝,在選材、外觀造型、腹槽結構、裱布灰胎、髹漆推光、裝配調音等各個環節都傳承古法。每一道工序,都獨具匠心,融進了斫琴師對古琴的理解,是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
作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斫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致儉非常重視工匠精神,并對其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藝術繁盛的時期,一定是經濟繁盛、國家穩定的時期,很多匠人有一代一代流傳的心訣、口訣,也有不外傳的制作方法。國家的經濟實力、藝術氛圍、匠人師承能力加起來,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無法復制的傳世藝術品。
十多年來,秉承著工匠精神,楊致儉主持“幽篁里”古琴制作中心。“幽篁里”一直堅持傳統古琴教學法,用科學的方法,正確、廣泛地傳播古琴,將古琴演奏技巧的學習和古琴文化的學習緊密結合,突出古琴的文化屬性,強調古琴作為人文修養對中華文明的重要性。
本次楊致儉創新工作室(古琴制作技藝)入駐唐鎮文化創藝中心,對于唐鎮建設優秀的上海現代國際化社區,以現代化的手段傳播傳統文化及工匠精神,起到了極為積極的作用。工作室所在的唐鎮文化創藝中心已運營2年,聚集了眾多優秀的文化創意企業,本著讓藝術活動走入尋常百姓家的初衷,這里將成為唐鎮居民文化休閑的好去處、社區配套的一部分。
更多資訊
-
筑牢“微網格” ,打造“學聯體” !蘇州河畔特大社區以學促治聚民意2023.10.20
宜川路街道中遠兩灣城作為上海內環內最大的社區,共有11599戶近5萬居民,針對特大社區“人多樓密、主體多元、矛盾復雜”等特點,居民區黨總支持續織密治理網絡,實現“學習在網格中深化、民意在網格中丈量、訴… 查看詳情 >
-
打造商務樓宇產業園區,服務普陀經濟高質量發展2023.10.20
編者按 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今年以來,普陀區始終將大興調查研究擺在第一要位,全力保障調研工作扎實開展、取得實效。 即日起,區委宣傳部、區融媒體中心推出“書記調研手… 查看詳情 >
-
松江20個項目尋求技術支持,交大、復旦、同濟等高校的博導都來了2023.10.20
10月16日下午,松江區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項目評審暨企校項目對接會舉行,12家企業申報的20個項目以路演的形式,尋求高校技術支持并申請入駐松江區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 查看詳情 >
-
上海再添一座印象城,將帶動區域商業升級,引入更多首店潮店2023.10.20
10月19日,商業地產投資開發運營商印力集團“官宣”簽約合作,與上海寶地不動產資產有限公司攜手共創商業綜合體“寶樂匯印象城”項目。 寶樂匯印象城原為寶樂匯商場,位于牡丹江路寶楊路交界處,地處寶山城區中…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