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新藥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國內首個共享制藥平臺落戶張江
來源:上觀2019.1.18

1月17日,張江科學城一批重大項目正式簽約。上海天慈國際藥業有限公司分別與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標志著兩項重大國產創新藥的產業化正式落戶張江科學城。
根據這一合作協議,歷經多年研發的兩大原創新藥——復興凱特的新藥Yescarta和綠谷制藥研發的甘露寡糖二酸膠囊(GV971),將正式落戶天慈國際共享制藥平臺進行生產并全面上市。這次合作也意味著國內首個共享制藥平臺——天慈國際正式投入運行。
據介紹,復興凱特的新藥Yescarta為CAR-T療法,是目前國際上領先的惡性腫瘤治療技術。CAR-T療法正引領著腫瘤治療的革命,它為人類打開了治愈腫瘤之門,復興凱特作為我國CAR-T的研發龍頭企業之一,其開發的新藥Yescarta有望填補國內空白。綠谷制藥與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聯合研發的甘露寡糖二酸膠囊(GV971)是全球16年來首個治療阿爾茨海默癥的新藥,目前已完成III期臨床并申請生產許可,該產品即將投產。GV971不僅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提供了全新的方案,更是對提升我國原創新藥的水平做出偉大的貢獻。
歷經20多年發展,張江始終承擔著國家新藥研發的使命,目前已成為研發資源高度集聚、創新成果快速涌現、新技術新模式率先突破的標志性科技園區,中國最高水平的新藥項目和技術人才匯聚張江,因此張江被譽為“中國藥谷”,近幾年內張江的創新藥成果不斷涌現,標志著這片創新沃土已進入收獲季節,復星凱特、綠谷藥業的產品正是首批瓜熟蒂落的果實。但問題隨之而來,如此多的新藥集中問世,張江將如何在生產資源非常稀缺的情況下保障原創新藥生產落地?如何將“張江研發”轉化為“張江智造”?如何將醫藥研發的成本中心逐步發展成中國創新企業的利潤中心?
為通過市場化的創新模式突破這些難題,天慈國際進行了創新,打破傳統利益藩籬,創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共享制藥平臺,在國家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政策的引導下,天慈國際歷盡數年、克服重重困難打造的“科創夢工廠”已基本建成并即將投產。
天慈“科創夢工廠”位于張江科學城南區,占地211畝,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共有20棟標準廠房,最多可承載80條GMP生產線。天慈國際根據市場需要,整合研發、生產、銷售資源從而形成 “柔性、開放、給予”的共享平臺,有針對性地解決創新藥物產業化最后一公里的產業瓶頸。Yescarta、GV971是天慈國際的首批簽約合作項目,未來將有更多的原創新藥落戶“科創夢工廠”生產。
天慈國際董事長李函璞介紹,天慈“科創夢工廠”與傳統藥廠從理念到模式都有著巨大的不同。“眾所周知,新藥都需要走過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生產、商業化等階段;每一個新藥的上市最終都離不開藥廠的支持。傳統藥廠封閉性較強,往往僅生產自己的藥品,缺乏社會服務性和創造力,難以滿足創新的需求。而天慈就是針對這些弊病,創新打造世界一流的共享制藥平臺,不但大幅提升制藥的產能效率,極大降低了行業綜合成本,更提升了創新研發的成果轉化率。”
她介紹,天慈國際依托張江的創新資源精心打造全新的生物醫藥生態鏈,包括藥品生產服務、臨床研究服務、藥品銷售服務、藥品注冊服務和金融服務,全產業鏈解決了目前生物醫藥行業的最大痛點。
上海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主任唐石青說,張江生物醫藥產業經過20多年發展,進入了成熟期,不僅國內首屈一指,目前在醫藥研發領域已堪稱享譽全球。但長期以來,張江重點聚焦了服務生物醫藥研發的能力,但是服務于生產制造的能力一直短缺。
“天慈共享制藥平臺的創新發展,承載著許多張江對未來新一輪生物醫藥產業能級提升的構想與革新,可以說這一國內首創的新平臺的出現,使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形成真正的閉環,從而支撐一個張江制藥新時代、新傳奇的誕生,”唐石青說。
他指出,張江已經建立了生物醫藥的公共研發平臺、試驗驗證平臺、學術資源平臺,從完整的價值鏈來說,唯獨缺乏共享的生產平臺,天慈創新平臺的出現,就是填補了這一短板,而且市場為主的投資模式,決定了其未來強大的活力和競爭力。
唐石青說,“生物醫藥產業具有特殊性,不僅需要明星企業的帶動,更需要產業的完整度支撐,天慈共享平臺的嘗試和創新,有利于張江制藥產業從創新鏈真正走向價值鏈,對于創新企業的正向資金回籠,后續研發升級有著決定性作用。”
他還透露,未來政府部門將對這一創新平臺重點關注和扶持,并且全面提升政府服務水平,促進整個產業的專業化能力建設,不僅利用好天慈共享平臺大幅降低研發團隊的資金壓力,更要利用好共享生產平臺的專業能力,提高質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水平,讓“張江藥”的品牌真正在世界范圍打響,讓“Made in Shanghai”的新藥走向全世界。
天慈共享制藥平臺打通了新藥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針對張江創新藥的短板和痛點,構建了完善的轉化專業平臺,更好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未來使上海不僅是創新藥的“策源地”,更將打造創新藥的全產業鏈生態。“通過天慈共享平臺,不斷推進創新研發的國產新藥加快上市并降低成本,最終將大幅度降低患者的治療成本,從而更好地實現精準治療、改善民生,讓中國老百姓盡快用到全世界最好的新藥,”李函璞說。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