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頂倆還不止?上海虹橋動車“4S店”啟用機器人幫手
來源:上觀2019.6.4
近日,高鐵網絡密集的長三角地區傳來喜訊,兩對“黃皮膚”、“藍眼睛”的小家伙終于“轉正”,成為上海動車段虹橋動車運用所動車檢修流程的一部分。
小家伙的名字叫動車組檢測機器人,可全自動檢測所有型號動車組。
一臺機器人由一對機械手臂構成
1雙機械手臂換走兩位檢測人員
原本8節車廂的動車組需要4人檢修,其中2人負責車底部分。該部分有近2萬個零部件需要檢查,檢測人員至少要積累2至3年的經驗,才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在80至90分鐘的時間里完成一組列車的檢測工作。有了動車組檢測機器人,1雙機械手臂就可以完成倆個人的工作量,并且時間還能節省10分鐘以上。
動車租檢測機器人在車底進行檢測,一臺機器可代替兩位工作人員
上海動車段虹橋動車運用所黨總支書記潘衛介紹,機器換人不僅能提高效率,還能保證質量。動車運用所24小時都有檢修任務,特別是后半夜,高強度的作業難保檢修人員不分散注意力。機器的發揮更穩定,不會有疲勞的問題。此外,機器也將人從辛苦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夏天,車間溫度高達60多度,工作人員全身汗濕,每天在動車組底下走上3至4萬步。冬天,大家穿著大棉襖,干完活后,里外的衣服同樣會被汗水浸濕。有了機器人,大家就不用這么辛苦了。”潘衛說。
工作人員在清洗動車車頭
換下的人不會失業
被換下來的人去哪?別急,積累的經驗當然有用武之地。整套機器人系統主要采用AI、圖像識別等技術,由檢測機器人、中心服務器、手持移動終端、列位檢測和信息管理平臺等五大模塊組成。這就等于新增了一些崗位,比如檢測機器人就需要一位工作人員通過平板電腦操控。
由于自動化程度高,小家伙操作起來毫無難度,一般人只需培訓半天即可掌握要領。工作人員更為重要的任務是實時查看通過大數據篩選出來的故障點照片,依靠經驗進行二次判斷,確認存在故障后,維修人員會統一進行修理。
“機器篩選故障比人嚴格,任何疑似問題都不放過,從試用到正式上線,我們還沒有發現漏報的情況,只會多報。目前準確率在97%左右,有3%屬于誤判,需要人工排除。”潘衛解釋。
人工智能篩選的故障需要進行人工二次確認
“轉正”之路不容易
目前虹橋動車運用所共有兩對自動檢測機器人,它們被安裝在一條軌道上,可以在70分鐘時間里,完成一列16節編組復興號列車的底部檢測工作。
別看現在這些小家伙成了車間里的“明星”,他們的“轉正”之路并不容易——整個項目5年前就啟動了,2017年1月起,虹橋動車運用所就開始對制造出來的機器人進行調試。兩年多時間里,檢測機器人默默地優化算法和運動軌跡,不斷提高篩選故障的準確率。雖然后期小家伙也經常對車底進行完整的檢測,但檢測結果不會被采用。直到2019年5月1日,機器人才正式成為檢測流程的一部分。
工作人員通過平板電腦操控機器人
汽車開了一定里程會進行小保養和大保養,動車檢修也相當于一次保養。據了解,動車檢修分為5個等級,行駛4000至5000公里后的檢修為一級檢修,也是最初級的檢修。按照新規定,動車組行駛第一個5000公里后要進行一次機器人檢測,行駛第二個5000公里后要穿插一次人工檢修。這是因為機器人畢竟是新事物,要一步步來,不可能一下子完全替代人。
年底實現三條軌道“機器換人”
智能化是未來的趨勢,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提質增效”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下,各下屬部門也都積極嘗試,不斷創新。在上線動車組檢測機器人之前,虹橋動車運用所已經應用了不少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接下來,運用所還將和廠家一同提高機器人的故障識別準確率,并增強這些機械手臂的功能,比如從單純地檢測作業升級到檢測維修一起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動車組檢測機器人由一家江蘇的企業制造。“中國的高鐵技術在許多方面都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們的智能化設備基本都是國內企業生產的。”說起這一點,潘衛有些自豪。
完成檢測任務的機器人將一雙機械手臂收起
目前所里有兩個大的維修車間,共14條檢修軌道,只有一條安裝了動車組檢測機器人,但潘衛透露,到今年年底,將有3條軌道安裝機器人,規模上去后,“提質增效”的成果會更明顯。
長三角地區的鐵路線是全國最繁忙的,車次多也就意味著檢修的壓力大。虹橋動車運用所一天要檢修60至70組8節編組的動車組。遇到節假日,由于加班車變多,白天動車組全在軌道上跑,晚上集中回到車間,檢修人員的工作強度一下子大幅提升。有了新幫手,往后的節假日里,他們或許可以從容一些。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