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蹣跚學步到昂首闊步 智慧醫療讓康復不再“毛估估”
來源:上觀2019.11.14

提到“蹣跚學步”,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小寶寶,那種努力站起來、勇敢邁開腿的樣子絕對萌化人心;同樣是“蹣跚學步”,還有一群人,他們小心翼翼得走著,旁人心驚膽戰得看著——無論是骨盆、髖臼還是下肢骨折的患者,手術后都會問醫生一句話:“我回去以后該怎么走路?”面對這個反復出現,卻又看似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科張長青教授和他的團隊不斷思考、研發出一套“無線傳輸測力型助行裝置及負重信息采集系統”,借助這張“康復處方”,讓病人明明白白康復,踏踏實實走路。
術后負重難以把握的自由裁量權
“負重”是最具有骨科特點的康復指標,病人接收到的醫囑往往是“拄著拐杖,腳可以點點地了”、“目前可以負重15公斤左右”……但具體這個“點點地”是多大的力,這個“15公斤”怎么實現或許患者并不清楚。
“我都有照醫生說的在鍛煉,為什么怎么久了,我還是不能正常下地走路!”老王是踝關節骨折術后患者,3個月前,帶著一張近乎完美的片子出院了,但如今卻滿臉頹喪地回來了。在復診過程中,老王反復強調也都有按要求康復訓練,但醫生卻發現他走路的步幅很小,腳步很輕。“當時我就把手放在他的腳底,讓他從上面走過去,確實發現他的踩踏力度很輕,顯然沒有達到負重練習的要求。”張長青表示,負重對下肢的康復十分重要,患者由于過于謹慎,不敢用力踩,所以這個骨頭一直得不到負重的訓練,無法生長。而另一邊,在病房里,30出頭的壯小伙卻因為過早負重、過度用力,“踩斷”用于骨折固定的鋼板。
如何精準地掌控術后康復的負重康復訓練的度,如何把這個量化的指令明確傳遞給患者?張長青坦言,到底如何“逐步”負重,醫患之間缺少一個橋梁,缺少一個信息檢測、反饋、溝通的平臺,讓醫生可控患者的執行情況,讓患者可視自己的踩踏力度。
智慧負重讓每走一步都心中有數
從2013年那臺裝了藍牙的電子秤,到2015年的測力鞋,到如今眼前這個加裝了智慧負重系統的助行器,患者只需將手能夠扶在上面,穿上具有無線傳感功能的測力鞋,即刻實現雙向可視化康復負重訓練。
“無線傳輸測力型助行裝置及負重信息采集系統”項目由張長青牽頭,朱振中博士為課題骨干,聯合上海交通大學Med-X研究院及國內多家企業共同完成。基于多年臨床經驗總結,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精確負重康復計劃。通過醫患信息平臺,患者在家就可以完成專業的個性化康復。同時,整個康復訓練的過程將通過遠程系統上傳后臺,由醫生進行評估、反饋。
“從目前來說,國內還沒有一套完整、全面的術后康復體系,國外雖有這方面的研究,但基于人種的差異性,很多指標還有待修正。通過這一項目的推進,未來基于大數據云端處理,可能會給出一個適合亞洲人的‘康復處方’。”
據悉,“無線傳輸測力型助行裝置及負重信息采集系統”初代樣機問世便獲得業內高度關注,獲得中華醫學會第十屆骨科學術會議(COA)首屆“最佳設計獎”第一名,2019年成功入選上海市人工智能和智慧醫療成果。通過負重信息采集云平臺、利用精準大數據分析幫助醫生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康復計劃,填補了國內外負重康復產品的空白,目前,該項目已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1項,國際專利協定(PCT)3項,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及外觀設計專利2項,未來將推向市場,造福廣大患者。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