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成立北斗導航功能型平臺,讓機器人學會走路成為重點攻關領域
來源:上觀2019.12.16

在今天舉行的2019上海國際導航產業與科技發展論壇上,上海市北斗導航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宣告成立。這是上海市政府最新批準建設的3個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之一,旨在通過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北斗導航產業發展。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院長郁文賢教授介紹,平臺將針對機器人導航的場景適應性等共性需求,與一大批企業合作研發,力爭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
上海市科委總工程師陸敏在論壇上表示,市政府支持以北斗導航功能型平臺為代表的共性服務平臺建設,促進科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四梁八柱”重要組成部分。上海西虹橋導航技術有限公司是北斗導航功能型平臺的主要承建單位,主要圍繞復雜場景高可用、高精度融合導航技術,提供研發、標準、測試和整體解決方案等共性需求服務,目標是建成場景適應性導航技術研發支撐體系,加速北斗導航領域創新成果轉化,服務國家北斗戰略,促進長三角導航產業技術集群創新和產業集聚發展。
目前,北斗導航功能型平臺已建成國內規模最大的亞毫米級低速無人系統定位導航測試場。它位于西虹橋高光路北斗產業園區,占地約3000平方米,可以為全國各地的導航企業提供專業化測試服務。其中,室內測試場主要面向無人機、地面機器人等低速智能無人系統,提供典型場景下導航、感知、控制性能等方面的精確測量和性能評估。“這么大規模的定位導航測試場,是任何一家導航企業都難以建成的,這正是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建設的價值所在。”郁文賢說,在財政經費支持下,北斗導航功能型平臺會建立一系列測試場景,提供以數據服務為核心的場景化研發與測試服務,以提升國內導航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
經過調研,北斗導航功能型平臺找到了不少企業的共性需求。一批服務機器人企業反映,機器人在移動時,導航失靈等問題頗為棘手。如果機器人只在一個場景移動,它辨認路徑的能力往往比較強,但如果在多個場景中移動,它的導航系統就可能失靈。“比如,木木機器人是一種醫院物流機器人,需要從一幢樓移動到另一幢樓,如果導航不靈,就不能順暢地完成任務。”郁文賢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而室內外導航的場景適應性技術,是北斗導航功能型平臺研究的一個重點領域,已有許多技術積累。平臺計劃以車載為主要平臺,搭建多模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信號采集儀、高精度慣導、工控計算機等設備,赴醫院等機器人應用場所進行研發和測試,讓服務機器人的行走更智能自如。
論壇上,還發布了《北斗新時空服務體系與2019 GNSS技術藍皮書》。上海北斗導航創新研究院智庫首席專家曹沖表示,2020年是北斗/GNSS實現轉折發展的關鍵年,將從系統建設轉向產業發展,從研發轉向產業化應用,從單一技術產業向多技術多產業深化融合轉折。因此,推進以北斗為核心動力的標配化、推進GNSS兼容互操作、推進“+北斗”策略,將成為新形勢下北斗/GNSS產業發展的三大重要任務。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