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創新機構百強出爐,上海第一梯級機構最多
來源:上觀2019.12.18

今天舉行的2019年長三角區域創新機構發展研討會上,上海科學技術政策研究所、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科睿唯安聯合發布了《2019長三角區域創新機構發展研究報告》。長三角區域高校和科研機構創新表現百強名單里,上海機構有32家,第一梯級25家機構中,上海有11家,占比最高;江蘇機構總數最多,達到39家,浙江機構有20家,安徽機構有9家。
這份報告以獨立法人為單位,對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進行統一歸并,根據2014—2018年發明專利總量指標,形成186家機構備選名單。從發明總量、專利授權率、專利全球化、專利施引數量、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等5個維度,采集近31.7萬條專利數據,結合專家意見進行研判分析。在此基礎上,報告從梯度、行業、地域等方面對整體情況進行歸納,凸顯不同創新主體的差異以及對區域創新的影響力。
報告指出,長三角百強創新機構各具區域優勢特色,呈現出梯次錯位。上海第一梯級機構的數量居首位,在全球化、影響力等指標上表現突出,在重點行業領域具有較強的集聚度,區位發展綜合優勢突出;江蘇各梯級機構數量分布均衡,區域集聚度有待提升;浙江在機構發明總量上占據優勢,在專用設備、計算機領域表現突出;安徽省雖然總量不高,但在一些主導方向上特色明顯。
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所長楊耀武表示,區域創新重在主體建設,推動跨區域協同創新,需重視創新主位缺位、優勢特色缺乏、能力影響缺失、資源配置分散等問題。“要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長三角必須走‘科創+產業’道路,創新機構建設要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面向國際、應用導向和協同創新。”
除了區域特色,百強創新機構也體現出較高的行業集中度。這些機構的創新優勢領域,與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高度正相關。數據顯現,94%的創新產出集中在前20名的行業,專用設備、計算機、化學原料、機動車、醫藥等行業排名靠前。
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副總裁陸繼軍表示,報告是從發明專利產出的維度,對區域創新機構進行了研究。未來,需要進一步協同合作、對標國際,比較研究區域創新的差異,從而更好地推動長三角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更多企業找到符合它們自身發展的科技成果。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