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3萬座玻璃幕墻建筑“一樓一檔”信息入網,明年實現全覆蓋
來源:上觀2019.12.27

說起高空墜物,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高樓上的玻璃幕墻。根據上海市住建委統計,上海擁有1.3萬座幕墻建筑,是世界上擁有幕墻建筑最多的城市之一。今年起,上萬棟幕墻建筑將逐步擁有“個人檔案”,預計明年實現全覆蓋。
建筑幕墻雖然造型靚麗,但只能靠專業技術檢測,常人很難用肉眼發現隱患。在過去,建筑的幕墻信息主要掌握在各棟大樓所有者手中,很難建立統一的安全屏障。今年底,上海將有8000座大樓實現“一樓一檔”,納入統一平臺管理。這份“個人檔案”內容詳實,包括地理位置、大樓年齡、幕墻結構、維保記錄等方面共幾十項數據。
“我們收集來的樓宇數據,不是束之高閣,而是全部盤活。”上海市住建委質安處副處長陳江說,技術團隊已經研制出智能算法,海量數據全部收納到一個數學模型中,通過反復演算,推導出可能存在隱患的樓宇。
位于小木橋路680號的上海市城市網格化管理綜合指揮中心,安裝有一塊50平方米大小的顯示屏。記者通過大屏看到,12月19日當天,在目前入網的7301棟幕墻建筑中,經算法推導出261棟疑似隱患大樓,經排查梳理,確認115棟需要重點關注。
圖為已經入網的幕墻建筑分布情況( 戚穎璞 攝)
通過智能平臺,發現機制也和整改的立案、派單、處置、核查、結案全部打通。“我們對玻璃幕墻實行閉環管理,大大提高了監管的準確性和效率。”陳江說。今年8月底,上海汽車工業大廈被智能系統判定為重點關注對象,人工核查后發現,大廈2樓東側果然有一處玻璃出現破損。次日,區建設部門向業主方開具整改單。在做好避險措施的前提下,從測量到采購、安裝,再到復核結案,上海汽車工業大廈只用了1個多月,比規定時間提前了半月有余。
除了發現環節,檢測環節也逐步智能化。在隱患樓宇的排查中,靜安區已經運用懸掛搭載智能算法的高清攝像頭和紅外探頭無人機、加裝微距攝像頭清洗機器人、傳感器等設備,替代人工檢查,提高檢測效率和安全性。預計明年,全市將有二至三成具備條件的幕墻建筑,可采用智能設備進行隱患排查。
今年,“上海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上線,探索城市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除了玻璃幕墻,還開發了深基坑、違建治理、保護建筑、架空線入地、燃氣安全、群租治理、修繕工程等7個應用場景。“一網”可“感知全城”。
上海市住建委城市管理處工作人員何敏介紹,全城1495萬個城市部件、1.4萬個住宅小區、2.7萬公里的地下管網全部“在線”監管。以700萬塊井蓋為例,每一塊井蓋的信息都錄入平臺。一旦井蓋需要修理,工作人員可以快速定位,并調度最近的修理人員解決問題。
這張城市管理“一張網”,將和既有的區、街鎮網格化管理平臺打通融合。上海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一張網”主要是把分散式信息整合。利用智能手段,在網格內匯集各類管理的基礎數據信息,融合各類管理業務運用,集成各類管理、執法、作業的處置力量,支撐區、街鎮的智能應用。
“聚焦城市運行中的風險隱患和瓶頸難題,我們將加強業務流程優化整合,加強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開發新的應用場景。”該負責人表示。目前,進博會保障、渣土管理、水葫蘆治理、工地安全等第二批應用場景已經完成基礎開發,其中,進博會保障板塊已在今年11月上線運營。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