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助干垃圾桶減量,2020年上海將新增3450噸/日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
來源:上觀2020.1.15

從“緊平衡”進步到“有彈性”,上海今年將繼續增強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屆時,上海可以相對從容地應對日均產生的2萬多噸干濕垃圾。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1月15日透露,截至目前,上海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達2.435萬噸/日。2020年,上海將在此基礎上,再新增3450噸/日的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
根據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11月底,上海日均分出干垃圾13244噸、濕垃圾9006噸、可回收物6336噸、有害垃圾1.89萬噸。
數據來源:上海市綠化市容局? 制圖:陳璽撼
以此計算,上海實際的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已經能夠匹配日均干濕垃圾的產生量。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新增的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是為長遠考量,留足“后手”。
上海繼續增強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其實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對全市人民能夠把垃圾分類做得更好,即生活垃圾分類實效進一步提高充滿信心。
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上海平均每天分出的可回收物增加了431.8%,有害垃圾增加了504.1%,濕垃圾增加了88.8%。由于這些種類的垃圾得到了精準的分類,不再混在干垃圾桶里,上海去年的干垃圾處置量減少了17.5%。干垃圾少了,需要循環利用的可回收物和需要資源化利用的濕垃圾多了,更多無害化、資源化生活垃圾處理末端便隨之投運,上海去年的垃圾填埋比例從41.4%下降到了20%。
上海黎明資源再利用項目? 左圖:厭氧罐,經過多道程序處理后的濕垃圾在里面待上25至30天;右圖:沼氣球,濕垃圾產生的沼氣儲存在內,供發電
如果這種全民“較真”的氛圍繼續堅持下去,專家預計今年上海干濕垃圾的日均分出量還將有明顯變化。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表示,按照“三提高一控制”(提高濕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類量,控制干垃圾清運量)的原則,2020年,上海計劃實現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達到6000噸以上,有害垃圾日均分出量達到1噸以上,濕垃圾日均分出量達到9000噸以上,干垃圾日均處置量控制在1.68萬噸以下,垃圾資源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上海相應的生活垃圾綜合處理能力也將隨之作適當調整。
今年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的“收官年”。上海市綠化市容局透露,今年,上海將把垃圾分類進一步融入基層綜合治理,實現90%以上街鎮垃圾分類實效達標、70%以上街鎮垃圾分類實效達到示范標準。
今年,上海還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除了全力推進干濕垃圾末端設施的建設,針對可回收物收運處置渠道還有待增多增強的問題,上海將完成6000個居住區可回收物服務點的質量提升,要求健全回收點位的硬件設施,并加強對回收體系的宣傳和管理。
居民在智能回收機前排隊,投放可回收物換取再生產品
此外,針對“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濕垃圾破袋”等市民關心的垃圾分類話題,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表示,這些舉措經過半年多的實踐,被證明是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有效“幫手”。今年,上海將秉持“撤桶要鼓勵、定點要堅持、定時要靈活、破袋要引導”的原則,繼續推進生活垃圾的分類實效。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