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舊衣物竟能分出15種“花樣”,可回收物精細化分揀能否邁過成本關
來源:上觀2020.7.15

垃圾只是放錯了的資源,分類越細致就越有價值,但長期以來,受限于收運量難成規模、分揀場地緊張、收運及分揀成本高等問題,一些低價值可回收物的收運處置成本倒掛,陷入沒人收運更沒人分揀的尷尬。
近日,上海市區首條可回收物精細化分揀流水線在楊浦區民星路上的廠房內投運,設計分揀能力為180噸/日。來自楊浦等區的可回收物在這里經由半自動人工分揀流水線,被細分成近40個品類,分別壓縮打包后,直送有資質的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變廢為寶。
舊衣物分成15類,價值可翻三番
8時30分,記者跟隨一輛滿載的中型集卡,從軍工路上的兩網融合中轉站來到民星路上的“愛分類愛回收”可回收物分揀打包中心。
工作人員打開車后蓋,將一袋袋打包好的可回收物過秤記錄,隨后解開袋口的繩結,將可回收物傾倒在料坑內。
料坑另一側的傳送帶慢慢轉動,將魚龍混雜的可回收物送至“二樓”。
在那里,20多位分揀工站在傳送帶兩側,把自己負責分揀的三到四種可回收物挑出來,收納到身旁的“精分袋”內,或者直接投擲進附近的下料口。
傳送帶的尾端,則是挑剩下的雜質,作為干垃圾收運處置。
料口底部的坑位內停放著移動式收集框,收集框快滿的時候,由專人推至流水線后側的打包倉庫。各種可回收物被壓縮成緊湊的立方體,等待運往下游。
衣服、紙板、硬塑料、泡沫、PET瓶、HDPE透明瓶、HDPE雜色瓶……記者數了一下,廠房內共有17個坑位。
“這只是第一道粗分。”愛分類愛回收上海末端運營主管李成華介紹說,近期收運量比較大的可回收物才會有固定的坑位,其他收運量比較波動的可回收物暫存在二樓的“精分袋”內。
比如衣物和紙板,是目前源頭收運量最大的兩類可回收物,各占總量的三成左右,因此最靠前的兩個坑位屬于它們。
有些可回收物經過第一道粗分,已經符合末端處置企業的收購條件,有些則要進入第二道細分流水線,才能徹底“脫胎換骨”。
比如PET瓶,經過脫標機,將分為瓶蓋、瓶身和標簽。
又比如衣物,經過兩條人工流水線,分揀為夏裝、冬裝、牛仔、羽絨服、毛衣毛線、毛絨玩具、絲綿被、拉鏈、床上用品等15個小類。
“分類和不分類,價值大不一樣。”李成華表示,不分類的衣物叫“統貨”,目前市場收購價1000多元/噸,細分后,上述15個小類里最普通的品種,收購價也至少能翻倍;價值較高的棉被內膽,可以賣到1萬多元/噸。
價值之所以能提高這么多,就是因為通過分類,可回收物的狀態能達到末端循環利用的要求。
比如,拉鏈拆解下來的金屬部件可提煉銅;腈綸類織物可提煉化學原料銨鹽。
棉類織物裁剪處理后,可以直接作為工廠等地的機械設備清理布。
棉毛、綿綸、滌綸類等織物,破碎、清洗、烘干,再開松、分梳,加工成農業保溫材料、建筑和工業隔音材料、填充材料、無紡布等,也可以加工成再生纖維、聚酯原料、再生棉帆布,重新用于紡織品生產。
精細化分揀成本高,如何應對?
分揀的人工成本,讓許多可回收物中端企業望而卻步。
據記者觀察,目前上海具有精細分揀功能的兩網融合場站仍是少數,大多資本只介入可回收物的收運,且因為趨利,只收運對精分程度要求不高但價值較高的可回收物,諸如金屬、紙板等。
為何楊浦區這家可回收物分揀打包中心“敢”這么細分?
首先是回收量要形成規模,才能“薄利多銷”。
愛分類愛回收CEO陳靜曄透露,該企業在上海鋪設了近3000臺智能回收機,平均每天收集可回收物200多噸。智能回收設備的投放達到足夠規模,不僅可以分攤掉一大筆硬件成本,還可以確保穩定的可回收物回收量,在和下游議價時更加從容。
只要初期資金充裕,大規模投放設備,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并通過較高的收購價吸引到更多投放者,但伴隨可回收物收運量的不斷增長,收運成本也在快速增長,成為智能垃圾設備投放后最“燒錢”的部分。
“每次收運時,能否讓車少跑一點路,多載一些貨,這些細節決定成敗。”陳靜曄表示,公司開發了物流精算系統,借助大數據來精簡物流和人力,比如優化收運車的線路,出車一次可以盡量覆蓋更多的小區、盡量滿載而歸,從而降低運維成本。
一項數據顯示,愛分類愛回收的司機過去日均只能從智能回收設備收運約30包可回收物,“精算”路線后,收運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就算有各種降本增效的手段,但如果沒有符合條件的中轉、分揀場地,可回收物的精細化分揀只能是紙上談兵。
上海寸土寸金,能用于可回收物中轉、分揀等用途的場地更是有限。愛分類愛回收就將楊浦的可回收物精細化分揀流水線設計成了“雙層式”,為未來其他的精細化分揀設備騰出空間,同時提高了分揀和轉運的效率。
這還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在楊浦區的支持下,愛分類愛回收的兩網融合中轉場站已基本覆蓋該區的大多數街鎮。如果沒有中轉場站,該區域內可回收物的短駁成本至少翻一倍以上。
在楊浦、寶山等區的支持下,該企業還在這兩個區各設置了一個可回收物分揀打包場站,實現了可回收物就近收運、分揀后送至外地循環利用的“閉環”,這進一步降低了企業在中轉和分揀場地之間奔波的物流成本。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