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規劃“南北加一島”,保障未來30年這個領域的穩定
來源:上觀2020.8.31

日益增長的醫療廢物,對無害化處置能力提出了挑戰。
記者從今天在上海舉行的全國首屆固廢處置與資源化高峰論壇醫廢專題論壇上獲悉,2018年我國醫療廢物處置量達98萬噸,其中,長三角地區占到約兩成。分析歷年數據,全國超大型城市和大型城市醫療廢物產量的年均增長率估計保持在12%至13%。
“我國上一輪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的大幅提升還要追溯到2003年前后。”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所副所長程亮坦言,許多大城市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已經運轉了10多年,因逐漸跟不上源頭產量,普遍存在超負荷運轉等情況。
一組數據顯示,全國148個醫療廢物焚燒設施中,處理規模小于70噸的設施數量占到70%左右,這種小規模設施在實際運營中難保穩定。尤其是此次疫情,加大了對全國各地相關設施應急處置能力的考驗。以武漢為例,疫情最高峰時,醫療廢物產量達247噸/日,是2018年日均值的5倍左右。
程亮指出,在一些偏遠地區,還存在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吃不飽”的情況——已建成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與源頭收集點之間的距離過長,導致處置設施負荷低等問題。
他建議,對直轄市、省會城市,以及人口在1000萬以上或西部地區人口在500萬以上的城市,進行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的重新評估,發現處置設施負荷率連續3年達到60%以上的,必須有針對性地增加處置能力,達到2017年到2019年醫療廢物實際產生量的兩倍以上。
此外,一些有需求和條件的城市,每100萬人可配備8噸/日的應急處置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
源頭產量的高速增長,已經開始倒逼末端處置能力不斷提升。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總工程師韋洪蓮透露,截至今年6月6日,全國醫療廢物處置能力達到6245.4噸/日,相比疫情前的4902.8噸/日,增加了27%。
截至去年年底,全國共發放442張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其中415張發給了單獨處理醫療廢物的設施,這些醫療廢物經營單位的實際處理量達118萬噸/年。
上海早在2003年SARS后,就啟動了新一輪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能力的轉型升級。首先是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配套建設醫療廢物自行焚燒設施,兩臺設施(一用一備)各自的處置能力達12噸/天。
其次,上海建成了設計能力122噸/日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點——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置公司,處置除崇明以外的上海全市醫療廢物;崇明建立滿足島內需求的醫療廢物應急焚燒設施,處置能力為25噸/天。2014年,上海還啟動利用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應急處置醫療廢物。
新冠肺炎疫情對上海醫療廢物的處置能力提出了嚴峻挑戰,但通過不懈努力,上海仍做到了疫情醫廢的日產日清和工作人員的零感染。
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生態環境處處長任菊萍透露,經過考驗后,上海將進一步提升醫療廢物的處置能力,形成“南北加一島”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布局,保證上海未來30年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置。
“南北加一島”分別指:“北”,已有的位于嘉定區的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置公司;“南”,在建的浦東新區老港固廢綜合利用基地,2020年底前建成投產,焚燒處置能力達240噸/日;“島”,正在進行調試的崇明島永程固廢處置改造項目。
去年,上海無害化處置醫療廢物5.57萬噸,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新一批設施陸續建成投產后,到今年年底,上海醫療廢物焚燒處置規模預計將達到10萬噸/年以上。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