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后再出發,上海港海鐵聯運業務能否彎道超車?
來源:上觀2020.12.10

進入12月,無錫到上海洋山港的海鐵聯運通道打通,初期一周三班列車對開,這有望成為上海港第六條開設循環班列的海鐵聯運線路。
循環班列是指按客車化模式運營,每天固定列車車底、固定開行時間對開的列車。洋山港5條已開設循環班列的線路分別連接浙江的長興、湖州,以及江蘇的蘇州、常州、海安,業務規模達到日均近1000標準箱。
今年前11月,循環班列發揮重要作用,靠近洋山港的鐵路蘆潮港站到發海鐵聯運集裝箱共計20.59萬標準箱,比去年全年增長151%,提前超額完成年度目標。
補短板
上海港是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但海鐵聯運業務卻是一塊短板。近年來,隨著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海鐵聯運成為國家戰略部署。2019年11月,上港集團、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中鐵集裝箱公司、中遠海運集團四方股東合資成立上海港海鐵聯運有限公司,負責大力拓展這項業務。
海鐵聯運公司總經理陳偉介紹,打造循環班列的難點在于要在兩地組織起穩定的貨源。雖然鐵路在遠距離運輸上具有運能大、成本低、安全性高和污染排放少等優勢,但相比集裝箱卡車直接把貨物送至港口,海鐵聯運中間環節更多、更復雜,且鐵路貨運和海運規則、內貿與外貿規則之間,有諸多不匹配之處。
一年多以來,海鐵聯運公司結合國內其他港口的經驗,不斷推動兩種運輸方式更好地對接,并建立起一套平臺系統,進一步探索海鐵聯運業務的全程信息化改造。
對于貨主來說,通過海鐵聯運把貨物發往上海洋山港,唯一的變化是,裝箱環節需注意貨物不能偏載,因為重心偏離可能導致集裝箱在列車高速運行時“飛出去”。
循環班列開通后,海鐵聯運優勢更為明顯。鐵路工作人員介紹,通常貨運列車車底按需編組,存在一定不確定性。而循環班列采用固定車底,減少了列車編組作業,保障了車源的穩定。同時,固定時間開行,也讓運輸的時效性有了保證。
今年四季度,浙江一家大型外貿企業就主動找到海鐵聯運公司,該企業負責人表示,下半年全國出口貨量激增,國內集卡司機、港口空箱短缺,卡車提貨得不到保證,海鐵聯運產品有資源優勢,更穩定。
目前上海港的海鐵聯運業務主要覆蓋長三角,以及重慶、武漢、成都等共計8省21市。貨物品類則包含汽車配件、光伏產品、戶外家具、白色家電、電子產品、體育用品、紡織品等。迅猛增長的多樣化多式聯運產品,助推生產要素有序流通循環,進一步鞏固了上海港作為世界大港的地位。
陳偉表示,未來公司將進一步開拓長江上游地區市場,以及鄭州、西安、河南等內陸城市市場,建立起運輸中西部地區進出口貨物的優質大通道。在這方面,上海港連通全球300多個主要港口,有些航線國內其他港口沒有,擁有一定優勢。
再出發
1997年5月31日,原鐵道部、上海鐵路局、上海港務局的5家公司共同出資,組建了上海華鐵路港集裝箱多式聯運有限公司。那天上午,上海第一列海鐵聯運班列駛出軍工路港區,前往成都。人們評價說,“鐵老大”和“港老大”首次聯手。
然而,20多年前,海鐵聯運發展面臨諸多限制。當時,鐵路客運仍未進入“高鐵時代”,鐵路運輸優先保障客運,貨運則優先保障煤炭、鐵礦等黑貨,通過上海港進出口的集裝箱貨物運輸組織困難。遇上春運運力緊張,海鐵聯運業務就會因為沒有車底而無法開展。
面對重重挑戰,經過10多年的努力,上海港海鐵聯運業務一年的運輸量也沒有超過14萬標準箱。這一數字與上海港全年的集裝箱吞吐量比起來,完全是微不足道。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上海港海鐵聯運業務的發展陷入停滯狀態,國內其他港口則后來居上。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青島港海鐵聯運箱量達到138萬標準箱,領跑全國沿海港口;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業務量突破80萬標準箱,位列全國第二;而上海,仍然只有13余萬標準箱。因此,有人評價說,上海“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20多年后,“鐵老大”和“港老大”再次聯手,這一次,硬件基礎和軟件觀念都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中國高鐵事業的發展,如今綠皮車車底已不再是稀缺資源。同時,社會各界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也讓海鐵聯運的意義進一步凸顯。而兩位“老大”經歷市場化改革,也更具活力,更愿意放下“身段”彼此磨合,探索制定新的規則。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港奮起直追。今年前11月,全港海鐵聯運業務達到23.8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9%。有業內人士表示,上海港用一年時間,完成了過去十多年都沒有完成的使命。現在,在海鐵聯運的體制機制上,上海港與國內其他港口已處于同一起跑線上,未來,各大港口比拼的是誰能進一步創新,引領行業變革。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陳偉心中已經有了三個方向:實現鐵路貨運和海運的單證互認,并全面推行電子單證;實現鐵路箱、海運箱、自備箱各種箱源的互認;把鐵路場站變成內陸無水港,成為港口的延伸,或者把鐵路線修至港區內。
“根據規劃,3至5年后,上海外高橋港區內將有望接入鐵路網,這將是硬件條件的質變。我們現在建立體制機制、開拓市場,也是為未來奠定基礎。”陳偉說,“到那時,公司一年的海鐵聯運業務突破100萬標準箱不是問題。”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