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第一看上海智能航運開啟加速跑
來源:上觀2020.12.21

對于港航業來說,2020年極不平凡。年初,誰也沒料到中國出口會迅速恢復并實現同比正增長,同時,因為供需不平衡和物流不暢通,中國出口貨物海運價格暴漲。供需和運價終會回歸正常水平,但有些改變卻不可逆轉,比如智能航運因疫情開啟加速跑。
上海組合港管委會辦公室近期發布了一份《長三角智能航運發展報告》(2020),指出新冠疫情放大了航運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需求,讓遠程會議、移動辦公、網上訂艙、網上賣船等已有成熟數字化方案的新模式更加普及。而智慧港口、智能倉庫、智能船舶、智能驗船、遠程控制、無人駕駛等方面也進一步完善和推廣。
在以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為目標的上海,這樣的變化尤其明顯。今年3月,學界率先亮明態度,上海海事大學第一次增設“人工智能”本科專業,將面向智能港口與航運和智慧物流與海事,實施專業交叉培養。海事大學一位教授告訴記者,他們想要培養智能船舶、智能港口、智能供應鏈、智能航運服務和監管等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
7月,船舶制造業也有新突破,中船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首個機器人智能化生產線啟動運行。這是業內領先的船用吊馬生產線,第一次在船舶行業內集成了機器人視覺識別、智能抓取、智能焊接等技術。江南造船方面表示,公司還成立了5G智能制造創新實驗室,并完成了多個生產車間的5G網絡部署,為智能生產奠定基礎。
9月底,上港集團正式發布“長江港航區塊鏈綜合服務平臺”,將諸多知名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長江沿線各主要港口和航運企業團結在一起,共享數據、降低整體物流成本。上港集團此前一直致力于推動長江港航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建立統一的數字化平臺。第一次引入區塊鏈技術后,平臺信息的可信度提升,鏈接金融成為可能。
該平臺發布當天,上港集團聯合螞蟻金服,推出面向出口企業的融資產品,幫助企業提高資金周轉率。“未來區塊鏈技術必將改變航運金融服務體系,這也是上海港在高端航運服務領域彎道超車的機會。”上港集團相關負責人當天表示。
進入12月,第三屆智能航運與新基建峰會在上海臨港舉行,峰會上,臨港新片區方面表示,將依托滴水湖打造上海第一個無人船艇測試場。該測試場面積約為0.75平方公里,包括一塊長約1200米,寬約20米的測試功能區。
此外,在航海保障方面,今年,東海航海保障中心推出了“海陸融合一張圖”及其地理信息服務平臺。這也是國內第一張同時覆蓋整個中國陸地和領海區域的數字地圖(海圖)。
東海航海保障中心還研發出全國第一套智能海事安全保障系統。它能根據周邊船舶的航行態勢,結合船舶碰撞模型,利用智能算法對船舶危險行為進行預判,并通過無線電等途徑及時向涉險船舶發出預警信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
這些不同領域的六個第一只是上海港航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速的一個縮影。當下,行業內有了明確的共識,隨著智能航運的發展,貨運船舶將走向無人化;港口將走向完全自動化;監管和保障的對象將逐漸由人轉變為智能化的機器。今年,北斗導航系統完成了全球組網,有專家表示,“5G+北斗”將成為智能航運的重要基礎設施,這兩者能夠相互賦能,將帶來大量機遇。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