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付費、戶籍證明、領滬牌都能手機辦,上海這項重要工作今年還有哪些新突破
來源:上觀2021.1.6

日前,上海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到2035年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
作為上海政務服務的金字招牌和城市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一網通辦”下一步應如何推進?今天上午,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大數據中心主任朱宗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是上海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建設的“一體兩翼”,是治理數字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力支撐著城市的數字化轉型。市大數據中心將秉持“讓數據增值,為城市賦能”的理念,統一標準、統一規范、統一管理,與全市各區、各部門協力建立健全全市數據治理體系,為“兩張網”運行提供數據支撐。
“隨申碼”已累計使用超20.7億次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附屬仁濟醫院,前來就醫的患者可以在這里的門診就醫自助一站式機器上實現掛號、預約、充值、發卡和刷費,省去了一次次窗口排隊的煩惱,同時,上海居民不用帶醫保卡或社保卡,直接通過“隨申辦”APP或小程序,就可以使用手機完成看病就醫和醫保結算。該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去年7月上線至今,已有超過19.95萬人次在手機上進行了付費,至少省去了3次排隊,節約時間約45分鐘。
數字化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隨著本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實際應用正讓上海市民的生活更便捷、更高效。
朱宗堯介紹,作為“一網通辦”移動端的超級應用,“隨申辦”目前已接入了教委、公安、民政、人社、衛健、醫保等50余家市級部門和16個區的1541個政務服務事項。這些事項中,五險一金、就醫記錄、信用報告、個人檔案等查詢類事項,戶籍證明、出入境證明等在線開辦證明事項,個人的駕照、行駛證、居住證、出入境證件以及企業的注冊、納稅、用工等事項,辦理量都非常大。
過去一年,聚焦業務流程革命性再造,“隨申辦”推出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專區,實現“看病付費不排隊”“綠色滬牌在線領”“出生手續網上辦”的辦事服務體驗。截至2020年9月底,15個“一件事”事項全部按期上線運行,實現平均減環節69%、減時間54%、減材料75%、減跑動71%。至12月下旬,“15件事”辦件總量已超過29萬件,其中,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申領“一件事”已突破12萬,醫療付費“一件事”繳費超過9萬筆(信用就醫簽約用戶近14萬),醫療費用報銷“一件事”辦件量也接近2萬。同時,“隨申辦”還推出“專屬”數據服務功能,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數據服務,做到“用戶數據由用戶自己管理”。
疫情初期,“一網通辦”及時推出“隨申碼”,通過大數據賦能,創新管理服務方式,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撐,并推動“隨申碼”向本市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的市民隨身服務碼轉變。“設計之初,我們對它的定位就是上海市民工作生活的隨身服務碼,或者叫‘數字名片’。”朱宗堯介紹,“隨申碼”如今可以在上海坐公交、地鐵、輪渡,在所有公立醫院代替社保卡看病就醫,目前已累計使用超20.7億次,用碼人數超過4300萬人。
線上辦事無需擔心信息泄漏
在靜安區臨汾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前來辦事的市民可以通過“一網通辦”自助終端機完成醫保就醫記錄冊更換、新版社保卡激活等諸多高頻事項,窗口人工辦理的的社區事務分流了不少,不過仍有一些市民選擇在柜面辦理。“擔心信息泄露的問題。”一位阿姨說。
有市民擔心,自己在自助掃碼辦理的同時,會被身后的人拍照盜取個人信息,工作人員表示,在一旁協助居民完成業務的同時,也會進行阻隔,防范身后人看到辦事人員的“隨申碼”。
對此朱宗堯表示,信息安全是底線也是紅線,市大數據中心高度重視數據安全工作,不斷加強制度、管理、技術三道安全防火墻的建設,采用脫敏、加密等方式對個人信息和數據進行保護。
同時,相關部門還將堅持按照職能賦予權限調取相應數據的“最小夠用”原則、獲得法律職能授權或個人授權才能使用相應數據的“授權使用”原則、公民敏感信息必須先脫敏后使用的“脫敏”原則,確保“一網通辦”“隨申辦”里面的信息數據不會發生被盜取、泄露等事件。“請廣大市民大家放心使用,我們一定會保護好大家個人隱私。”朱宗堯說。
“百萬長者智能水平提升計劃”今年啟動
數字化提升了辦事效率,方便了企業群眾,卻給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帶來了一定困難。朱宗堯介紹,市委、市政府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已計劃實施“百萬長者智能水平提升計劃”,并列入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老人在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文化中心或一些老年培訓機構都可以報名參加培訓。目前講師的培訓工作正緊鑼密鼓展開,完成教師培訓后,將在全市所有街鎮展開培訓。此外,“隨申辦”針對老年群體還開設長者專版,針對在滬生活工作的外籍人士也開設了國際版,并面向特殊人群進行了無障礙改造。
朱宗堯表示,今年是上海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拓展年”,相關部門將著力推動“一網通辦”從政務領域向公共服務領域拓展,推動線下政務服務向公共場所拓展,同時為老年人等“數字弱勢群體”提供服務便利,將研究推出長者專版,匯聚老年群體常用服務,開展“助老”應用培訓輔導。此外相關部門還將積極圍繞著數字政府建設,加強“網云”等大基座建設,開展公共數據治理應用,有針對性地、可量化地、智能化輔助決策分析,為城市數字化轉型發揮先行探索作用。
接下來,上海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通過推動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一網通辦”改革,構建全方位服務體系新格局,努力將“一網通辦”打造成為“上海服務”的金字招牌。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