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類收運體系,5年后一天可處置4萬噸干濕垃圾
來源:上觀2021.1.22

在上海全市各部門、社會各方面,以及全體上海市民的共同推動、積極參與下,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類收運體系已基本建成,市民分類習慣已初步養成。
1月22日,來自上海市綠化市容部門的消息顯示,上海已基本實現居住區、單位、公共場所的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中,居住區和單位分類達標率均達到95%。
生活垃圾分類的成效主要體現在“三增一減”上。2020年,上海“四分類”垃圾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三增一減”趨勢更加顯著。
其中,可回收物回收量達6375噸/日,同比增長57.5%;有害垃圾日收運量達2.57噸/日,同比增長3倍多;濕垃圾日收運量9504噸/日,同比增長27.5%;干垃圾處置量約1.42萬噸/日,同比減少20%。
健全的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是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取得實效的關鍵。
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方面,“十三五”期間,上海基本建成全程分類收運體系,規范化改造分類投放點2.1萬余個,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1.5萬余個、中轉站201個、集散場10個;配置濕垃圾車1773輛、干垃圾車3287輛、有害垃圾車119輛、可回收物車364輛。
末端處置能力方面,“十三五”期間,上海新增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1.3萬噸/日,新增濕垃圾集中處理能力3900噸/日;全市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處理能力達到2.8萬噸/日,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表示,“十四五”期間,上海將繼續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目標,全面鞏固垃圾分類實效,用垃圾分類 “新時尚”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到“十四五”末期,上海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將穩定在2.9萬噸/日,濕垃圾處理總體能力達到1.1萬噸/日。
同時,上海將顯著提升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水平。比如,在沼渣利用工藝方面實現突破、建立再生利用產品應用體系、打通有機介質產品用于綠林建設養護的渠道等。
據透露,“十四五”期間,長三角地區還將搭建再生資源回收與末端資源化利用企業的互聯互通平臺。
更多資訊
-
創新融合發展 ,虹口金融、航運文化煥發生機2023.10.20
作為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匯點,虹口臨水而興,依港而盛。這里是上海航運業的發源地、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海派文化底蘊深長。近年來,隨著航運和金融服務功能的提升,虹口航運金融融合發展態勢基本形成。為賦能航運金…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力“新基建”:重大項目100項,三年后要建成全球網速最快的城市之一2023.10.20
到2026年,上海要率先邁入全球雙萬兆城市行列,成為全球網速最快、覆蓋最全、時延最低的城市之一。近日,上海印發《上海市進一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6年)》(簡稱“《行動方案》”… 查看詳情 >
-
上海不夜城老地標太平洋百貨華麗轉身,全新綜合體“合集”開業2023.9.22
9月21日,位于靜安不夜城商務黃金圈的辦公商業項目“合集”開業。“合集”由嘉里建設集團打造,對嘉里不夜城一期的商業裙樓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這里也是昔日不夜城地標“太平洋百貨”的原址。 嘉里不夜城一期建… 查看詳情 >
-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開源書生·浦語20B模型,消費級GPU即可運行2023.9.21
9月2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等機構發布書生·浦語大模型(InternLM)200億參數版本InternLM-20B,并在阿里云魔搭社區開源首發、免費商用。 書生·浦語(InternLM)大語言模型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