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臺超大軌道吊到港,上海這個最大港口每年將能多裝卸100萬標箱集裝箱
摘要:年度裝卸能力將提高到500萬標箱。 6月3日上午,載運著10臺軌道吊的“振華32”輪順利靠泊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增購的軌道吊與橋吊投入使用后,洋山港自動化碼頭裝卸能力將提高25%。 ...
雙創成果匯2020.6.4來源:上觀 -
上海拿出2.8%的GDP做了這件事
摘要:2019年,上海有309天空氣質量優良。 2019年,上海環保投入資金約1079.25億元,相當于同年上海市國內生產總值的2.8%。如此力度的推動下,生態環境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上海市生態環境...
雙創成果匯2020.6.4來源:上觀 -
河道巡查有了新利器,上海航天的這一發明正在崇明測試
摘要:基于“無人機+物聯網+云平臺”的智慧河道治理系統將進一步推廣應用。 “看,河道上的無人機正在干嘛呢?”這兩天,在崇明島玉海棠科技園附近的河道上,不時出現的無人機吸引了不少路人駐...
雙創成果匯2020.6.3來源:上觀 -
搭乘“新基建”快車,上海這家AI獨角獸的智能公交駛入深圳
摘要:為公共交通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探路,不斷提升公眾智能出行體驗。 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新基建”再次提及并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人工...
雙創成果匯2020.6.3來源:上觀 -
鯡魚罐頭、榴蓮、臭豆腐……100多種惡臭混合,這種“鼻子”能辨認還會畫圖
摘要:經過近10年“磨礪”,上海生態環境科研人員已能從容應對這項看似不可能的挑戰。 嗅覺比較靈敏的人,只靠聞味道,就能分辨一些有異味的食物。 但如果把鯡魚罐頭、榴蓮、臭豆腐等100多種...
雙創成果匯2020.6.2來源:上觀 -
當上海地鐵有了更多“智慧”,哪些變化發生了?從一座車站說起……
目前,上海地鐵運營里程數達705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根據規劃,至2040年,上海將建成總里程1000多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面對日臻龐大的路網,依靠傳統的人力、物力疊加式投入,很難處理好安...
雙創成果匯2020.6.2來源:上觀 -
疫情難阻中國航天步伐,上海這型“金牌火箭”保持連續47次發射的全勝戰績
摘要:今天,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2星、和德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上海航天再立新功。2020年5月31日16時5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航天城)用“上海造”長征二號丁...
雙創成果匯2020.6.1來源:上觀 -
東銀中心輔樓有一排“自動售貨機”,專“賣”企業夢寐以求的“商品”
摘要:如何讓家門口、樓門口的政務服務,從“能辦”進一步向“好辦”提升,使個人辦事更加方便、快速,法人辦事更為高效、可預期。 “很榮幸成為這個‘移動窗口’第一位受益者,讓我利用零碎時間...
雙創成果匯2020.5.28來源:上觀 -
“一號綠道”有了11名新員工,路人不再繞開走,還有人走到跟前蹲下來
摘要:“神器”的出現,不僅讓保潔員們開心了,也讓路人、游客舒心了。 會灑水、掃地,還能抑塵、吸塵,最近,一種黃黑兩色的“神器”突然出現在上海中心城區的一些道路上。 除了“多才多藝”,...
雙創成果匯2020.5.28來源:上觀 -
這個“余額”不足,要和薯片流水線搶水,生態環境部門與百事工廠聯手了
摘要:上海生態環境部門歷時一年,突破現有政策瓶頸,終于讓項目瓜熟蒂落。 最近,上海松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東興路明顯熱鬧起來,剛剛通過環評的百事食品(中國)有限公司松江工廠開始改...
雙創成果匯2020.5.28來源:上觀